城市规划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教条主义还是实事求是?
The Core Competence of Urban Planning Major: Dogmatism or Practicalism?
作者信息
朱介鸣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编者按 任何一个行业或学科都应有其核心竞争力,城市规划亦然。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城市规划者没能认识到,当城市化成熟之后(“大规模的城市化增量发展已经结束”)城市问题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依旧“按照现代主义原则大尺度地改造城市旧区”,以至于“城市规划居然被非专业的社会活动家雅各布斯轻易颠覆”,继而又没能反思被颠覆的根本原因,片面强调“公共参与”,以至城市规划专业被边缘化,这是个教训。同理,“如果说城市化增量发展下的规划重点在于空间规划与设计,那么城市化存量发展下的规划更要关注空间形态背后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因素”,即“人”的核心因素。正如金经昌教授所说:“城市规划是为人民服务的。”城市规划必须研究城市问题并解决问题,实事求是而不固步自封,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才有竞争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朱介鸣,有着深厚的中西方城市规划专业学习和研究背景,在他看来,“国情不同,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问题也不同,各国城市研究的重点也应该不同”。朱教授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城市研究国际交流面临的意识形态挑战,认为“定型的教条主义使得学术思考能力和智力水平下降”,提示人们不应盲目迷信和崇拜西方城市规划理念。
朱教授的文章在《城乡规划》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重新点燃了大家对城市规划核心竞争力的讨论热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磊青也发文进一步阐述了城规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发现空间与设施不匹配的能力;二是熟悉通过空间优化提质来改善该问题的路径;三是具备协调各资源系统的知识。他基于中国的规划实践,指出在当前智慧城市、包容性发展、气候响应、韧性社区、低碳城市等理念不断被提出的背景下,规划师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有很多。
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城市规划者有大量的规划实践机会,解决中国的城市规划问题应当立足于自己脚下的土地上。本刊发表朱教授和徐教授的文章,期待能帮助中国广大城市规划者提高责任心和自信心,同时也期待在中国肥沃的城市规划实践土壤上,长出城市规划的参天大树!
文章来源:《城乡规划》2020 NO.2